雅马哈双排键电子琴教师俱乐部 – YETC

文章

即席创作与音乐表演的完美结合

内容提要:
“Electronic organ”一般被译作电子管风琴,它即是电子科技与传统声学管风琴相融合而衍生的一种新兴乐器。电子管风琴的即兴演奏是多种知识层面的交错结合体,它集 音乐即席创作能力与表演能力于一身,是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因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及较好的实用性。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学科中,对于给指定动机或较 完整的旋律片段进行前奏与尾声的创作是其基本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能够赋予音乐作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以此可以达到更好的塑造音乐形 象的效果。本文针对电子管风琴的乐器特点,结合谱例从具体角度对即兴演奏的前奏与尾声常见的创作手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子管风琴/ 即兴演奏/ 前奏/ 尾声/ 改编/ 声部

内容类别词:表演艺术

 ——浅析即兴演奏中前奏、尾声的创作在电子管风琴上的应用

  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乐器也随之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Electronic organ”一般被译作电子管风琴,它即是电子科技与传统声学管风琴相融合而衍生的一种新兴乐器。由于地域以及称谓习惯上的不同,中国人常常把它称为电子 管风琴,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其起源是著有“上帝之音”之称的管风琴。虽然它进入我国不到二十年的历史,但却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各主要专业音 乐院校都已经开设了此专业。日本作为电子管风琴的主要生产国,其普及率非常之高,并且应用的领域也相当的广泛。他们则习惯把其称为双排键电子琴,这主要的 原因是因为它拥有着两层手演奏键盘的缘故,并且以此还可以与单排键电子琴作明确的区分。当然,在德国等欧洲也有人称其为数码式管风琴。
随着近年来电子管风琴在我国的飞速发展,电子管风琴的人才培养方向与艺术市场对电子管风琴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与集成化的趋势,单一的独奏型电 子管风琴人才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艺术市场对电子管风琴人才的需求了。当今的艺术市场除了对单一的独奏型电子管风琴人才的需求之外,对更具全面性的即兴 演奏型电子管风琴人才的需求更是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另外,在各种型的专业化电子管风琴比赛中,即兴演奏的比赛形式也成为此类比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并且将其作为衡量比赛选手是否具有全面的演奏技术和即席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电子管风琴演奏者来说:结合电子管风琴的 特性,掌握一定的即兴演奏基础常识、具有一定的即兴演奏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电子管风琴的即兴演奏是多种知识层面的交错结合体,它集音乐即席创作能力与表演能力于一身,是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因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较好 的实用性。良好的即兴演奏能力需要综合扎实的演奏技术、敏锐的音乐反应能力、完善的音色编辑能力、对电子管风琴所特有的功能运用(其中包括自动伴奏编辑、 音序器、节奏器、特殊效果器、手滑音轮、脚滑音轮及周边控制器)作品分析、和声、配器、音乐美学等众多学科的元素。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学科中,对于给指 定动机或较完整的旋律片段进行前奏与尾声的创作是其基本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能够赋予作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所以可以更好的塑造音乐 形象。良好的前奏、尾声写作能够为即兴创作出的音乐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能为其增添更加迷人的光彩与魅力。

 

一、关于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前奏创作。
前奏在音乐作品中所占有的地位与重要性   前奏是受众接触到该音乐作品的印 象,它是音乐作品形象浓缩的一种表现形式。良好的前奏写作能够增强受众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期待,并能够吸引受众更加深入的投入到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去, 促使受众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让音乐作品给受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在前奏的写作中,一定要抱着十分严谨的态度,是它在时间决定了音乐作品是否 能够被受众所接受与支持。 

前奏的特点:前奏不是孤立于音乐作品本身而存在的,它与音乐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在调式调性、速 度、节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体现。因为要考虑到前奏在整个作品中占有的时间比例问题,所以它的结构必须是短小精炼、个性鲜明的,并且能够体现出该音乐作品 的主题风格特点。具体如下:
在一般情况下,前奏应是音乐作品主题风格、音调、节奏等的浓缩式体现,它体现的是一种引导作用,使音乐作品的主题部分能够更好的被导入。
前奏所创造出的音乐形象将作为铺垫与渲染,应能为音乐作品的主体部分创造出良好的情绪背景基础。
前奏应与作品的主题部分拥有相同或至少关系较近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等方面的联系,这样会使前奏与音乐作品的主题部分相统一,从而避免音乐出现支离破碎的现象。
前奏的创作手法与实例   在创作前奏之前,首先必须对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加以深刻、透彻的分析。在确定了音乐作品主体部分的风格基础之上,结合音乐作品的主题元素,才能进行前奏的创作。
再现高潮旋律片段或精彩的主题旋律片段

这种前奏创作方式是把音乐作品中精彩、吸引人的一部分加以一定的变化发展来当作前奏使用。这种前奏创作方式比较适合于受众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它能够 唤起受众群体的广泛共鸣。例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美国迪斯尼乐园的一个景点——小小世界,它的主题曲《小小世界》(《It's a small world》)在全世界也被广泛的传唱。这首主题曲的前奏是使用了即将进入高潮的一小段富有张力的旋律片段作为前奏(见谱例1),又如的英国圣诞歌 曲《铃儿响叮当》(《Jingle Bells》),它的前奏部分是使用了对高潮部分后一个乐句的呈示(见谱例2)。
在以上的两个例子中,显然前奏与音乐作品中的某些部分是相类似的,但在实际的即兴演奏中,一定要结合电子管风琴的特点,发挥其特性,在配器手法以及音乐细 致处理上作出合理的变化。如有雷同性的发生会影响到音乐作品整体线条的起伏对比。因为电子管风琴是具有“多原化”音乐特性的一种乐器,它与钢琴、小提琴、 小号、长笛等单一音乐特性(相对而言)的乐器有所不同,它的音色变化其丰富,可以利用其逼真的传统音源采样功能较完美地“再现”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另行创作与主题旋律的风格、情绪相统一的前奏
创作这种前奏时,要点是一定要考虑到音乐作品的风格、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等方面的因素,因为这种前奏是依靠自身创造的音乐形象,用自身所蕴含的 情感将受众的思维导入到音乐作品的主题部分中去。例如李斯特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前奏与主题材料在情绪上是统一呼应的。这种前奏在实际的演 奏中,必须通过织体的编配及音乐的处理烘托出前奏所应起到的作用,不能只依靠前奏的旋律对音乐进行渲染。
除了以上的两种手法之外,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还可以糅进很多其它的手法,比如结合在近关系调内进行短暂离调的手法,以丰富前奏的色彩等等。

二、关于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尾声创作。
尾声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尾声与前奏一样,都是音乐作品结构逻 辑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但前奏是在音乐作品主题正式进入前出现;而尾声则是在音乐作品即将要结束时出现。因为两者出现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在音乐作品中所起 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尾声是整个音乐作品的补充部分,对整个音乐作品起着总结的作用。良好的尾声写作能让音乐作品得到统一、完满的演奏效果,使音乐作品表 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甚至能为其留下余韵,给受众有更广阔的回味遐想空间。

尾声的创作手法与实例
淡出式的尾声
这种结尾的方法是尾声写作中简单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表现为在对高潮部分的数次反复中逐渐减缓音量、降低速度,终达到音响效果上的空白。这种尾声方式 因为没有终止式给旋律造成人为的行进障碍,所以可以给人以无限的回味,让音乐继续在受众的头脑中流淌,给受众以再度创作的空间。

再现前奏的尾声
这种结尾方法很大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对作品的开始进行呼应,在逻辑上使整首作品更加统一、完满的结束。一般情况下,普通作品前奏的结束和弦可能落在属功能 上较多,但同样的动机在收尾上重复使用时,后的和弦一般会通过一些旋律变化配合处理,使其停留在主功能上,以取得稳定的和声感和结束感。这样处理后的前 奏才能当作尾声来使用。

变格终止式的尾声
这种结尾的方法是当作品的后一段旋律进行到主功能和弦时,采用下属功能和弦(包括下属或小下属等和弦)连接回主功能和弦的变格进行方式来结束整首作品。 例如C — Fm — C的进行(见谱例3),这种变格终止式的进行能使作品结尾的结束更加充分、完整,如果想使和声的色彩更加丰富,更加赋予变化,也可以运用更加复杂的和弦连 接,例如C — Fm — 降A —降D —C的进行(见谱例4)并且还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在后的变格终止处放慢速度,以获得更加完满结束的效果。

声部保留与内声部变化相结合的尾声。
这种结尾的方法是将一个声部做主功能持续音保留的同时,另外一个声部作主题旋律(或高潮部分等)的片段再现。例如《我和我的祖国》的尾声,在主音持续的同 时,内声部做了高潮旋律部分的变奏,直到乐曲后结束。这种处理的尾声在主音持续的同时,内声部有了带有律动感的旋律成分,因此会使很长的主持续音不显得 色彩过分单调的基础上,又能得到丰满的复调效果(见谱例5)。

重复高潮部分后一句的尾声
这种结尾的处理方法难点在于对高潮部分的旋律片段放在尾声的位置上重新使用的问题,它通常会在节奏、时值、音区、音高等方面重新处理,如可以将原音符时值 的长度延长(至原来的二倍或逐渐的延长),或将原音区提高八度来演奏(可以一个乐句全部提高也可以个别的一两个音提高)。甚至可以配合一些重音的处理(三 度、六度、或三、六度的组合)。这种处理的尾声会使结尾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全方位的得到更加辉煌、完满的结束感(见谱例6)。

以上是笔者对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前奏与尾声常见的创作手法进行了阐述。但事物的变化往往不是完全按照规律所进行的,并且规律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 的,它也需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自身不断的进步与完善。在前奏与尾声的创作中,即兴演奏者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主题风格、音调、节拍等等的需要,对以上方 法进行实际的运用,并可结合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对以上方法进行综合总结再创造,为音乐作品增添新的光彩与魅力。


【参考文献】
1、《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庞渤,生于1979年,2002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电子琴系,现为沈阳音乐学院电子琴系讲师。
电话:15942008811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