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乐器之王

10月21日,雅马哈特邀艺术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施忠 ,在满溢茶香与书香的大隐精舍,为音乐及钢琴爱好者一同分享了乐器之王——钢琴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共同感悟乐器之王的曼妙与灵性。

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施忠教授探寻了大量资料,与现场听众分享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在讲解钢琴
在中国的发展史之余,还一同聆听分析了颇具中国风的钢琴曲,现在让我们再
来“复习”下这些历史吧。

钢琴在及钢琴音乐教学在中国的历史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朝皇帝赠送了一架古钢琴,与利玛窦同来的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钢琴教师,明朝皇帝身边的四位太监成为中国第一批钢琴学生。

清朝,康熙皇帝爱好西方音乐,会演奏古钢琴。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少数对西方科技、文化感兴趣的帝王之一,而且还专门学习过西方音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教会学校,学校里老师教学生唱赞美诗及传教歌曲,钢琴、风琴等西方乐器开始传入教堂与民间,中国开始有了真正属于民间的音乐学校。

20世纪初,清末掀起了一场“学堂乐歌”运动,从私塾过渡到学堂,开始有了音乐课(唱歌课)。“学堂乐歌”是中国音乐史上前所未有的音乐潮流,以学校为中心,影响到整个社会,同时,它还带进了西方的基础音乐理论和初级钢琴演奏。

“学堂乐歌”之后,中国专业的音乐教学就应运而生了。1919年之后,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继成立了许多专业的音乐教育机构,比如,1920年的北京女子高师音乐科,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音乐课,1922年北大音乐传习所,1923年北京艺专音乐科,1925年私立上海美专音乐系和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等。

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院(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的钢琴教育进入了专业化的高水平时期。当时在音乐学院任教的老师有鲍利斯·查哈罗夫——原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教授、欧洲一流的演奏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同窗,意大利人梅百器——指挥家、钢琴家。可想而知,当时音乐学院的教学质量以及社会对音乐的重视,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的钢琴演奏家,丁善德,傅聪,吴乐怡,周广仁等。

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钢琴家、钢琴教授,与中国钢琴界来往频繁,对于提高中国的钢琴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中国钢琴专业教育体制也是参考前苏联的14年一贯制的教学体系,包括音乐附小4年,音乐附中6年,音乐本科4年。这对音乐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让小孩子过早的进入专业领域,相当一部分人学到中间就不感兴趣或者被淘汰,造成他们专业能力不够,文化也达不到社会的需求。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沦陷区的上海国立音专损兵折将、步履维艰,大后方的重庆创办音乐学院——1940年国民党教育部音乐委员会创办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1943年又在松林岗开办“国立音乐学院分院”,1946年改名为“重庆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自二十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上海国立音专培养了一批钢琴人才走向全国,1949年之后,全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成立音乐学院并乘积着上海国立音专的传统从事钢琴教学。1951—1964年间,就有13名我国的钢琴家在20次不同的国际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傅聪、刘诗昆、殷承宗、顾圣婴、李明强等。

“文革”过后,特别是八十年代及以后,在中外音乐界的交流中,新一代的钢琴家成长起来,比如郎朗,李云迪,李坚,许斐平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也进入到了千家万户,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几乎都卷入“钢琴热”中,这也说明西方音乐文化已成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钢琴在中国的发展,钢琴学习者也在不断探索钢琴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中国钢琴曲的发展与进步

20世纪初,开始探索如何用西方乐器讲中国故事,将中国特色融入到西方乐器中。此时,中国钢琴曲的创作以赵元任为代表,1915年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是中国正式发表的第一首钢琴曲,该乐曲风格统一,旋律曲调流畅,但依旧采用欧洲和声,所以中国风格和特色并不突出。

1934年,游历中国的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深深地迷上了中国音乐,由他发起、出资,上海音专即“国立音乐学院”协助,组织了一次“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创作比赛。此次比赛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获得第一名。《牧童短笛》纯正的中国音调与西方复调技法相结合、对西方和声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说是中国钢琴作曲的一大进步。

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40-70年代,中国的钢琴音乐主要是采用聚用特色的中国民族音调创作钢琴曲,或者根据中国民族器乐曲和民歌改变的钢琴曲。讲座中,施忠教授举了几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现场演奏讲解,比如《花鼓》,丁善德的《郊外去》、《节日舞》,《夕阳箫鼓》,《百鸟朝凤》,都融合了中国民族器乐的特色,比如唢呐、古筝、鼓点、散板、二胡等。

80年代至今,钢琴音乐进入多元化时代,主要由以民族器乐曲、声乐曲为旋律基础改编的钢琴曲,以民族音调、节奏为基础创作的钢琴作品比如权吉浩的《长短的组合》,运用现代作曲技法追求民族神韵创作的钢琴曲,以及钢琴家的作曲技法创作的钢琴作品比如赵晓生的《太极》等。

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讲座最后,施忠教授还分享了如何合理的让孩子练琴,一般来讲,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20-30分钟,孩子们练琴时候也要注意把握“度”。让孩子们练琴半小时之后,可以改变方法,比如家长弹音让孩子来猜,或者聆听钢琴曲等来延续孩子对音乐的学习,而不是直接让孩子出去玩或者看电视,这样会中断孩子对音乐听、学的连续性。


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尽管钢琴是一件外来的乐器,但我国近百年的钢琴演奏、教学、创作的实践与历史证明,外来乐器与文化是完全能为我们所吸收,并能够经过我们的创作生长出具有独特神韵和无限魅力的音乐文化硕果的。 施忠老师在活动最后提到:在文化上面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钢琴乐器是我们吸收进来的,但要不忘本来——用外来的乐器讲中国故事,这是我们钢琴学习者、演奏家、教育工作者所应该面对的未来。

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听一场始于明朝的中国钢琴发展史|记施忠教授沙龙讲座

钢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之王”,是因为它88个琴键所特有的宽广音域和丰富的音色,通过节奏和音高模拟多种声音给听众以想象的启发性和空间。

了解中国钢琴的历史,对于钢琴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大家能够在了解了历史之后,将自己对音乐的喜欢融入到历史的发展中,为音乐的发展出一份力。